S98

[實測情報] 挑戰自我極限 MAXXIS F1 12-inch 分享


正新輪胎在前幾年開發出的MAXXIS MA-R1獲得國人不錯的評價

經過了幾年的時間,正新輪胎再度推出全新的高階性能胎「MAXXIS MA-F1」

新胎在開發之初就設定為高性能競技用胎

並且與國內的知名車隊與車手合作在賽道上進行測試

以追求最佳的性能表現!

 

新胎特點:

1.新花紋設計

2.新胎面膠料

3.更高支撐力胎邊

4.更均勻的胎面壓力分佈

 

接下來會陸續為讀者介紹

 


對了更進一步貼近賽道使用需求

MAXXIS 與彰化西湖 K1 賽車場結合成立MAXXIS F1 盟鑫車隊

並透過TSR 找來125A組兩位好手 林柏丞(左)、陳經豪(右)

參與MAXXIS F1 的測試與研發

 

需注意的是,新一代F1的胎紋是針對賽道上更嚴苛的操駕去做設計的

兩者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產品線

並不算是MA-R1的後繼胎款

市場定位設定的不同也反映在售價訂定上

 

輪胎規格

 

12吋規格對應

100/90-12、120/80-12 (建議賽道專用)

110/70-12、120/70-12、130/70-12


10吋規格對應

90/90-10、3.50-10、100/90-10

 

共計有八種規格

消費者可依自身習慣與需求

挑選適合的輪胎

 

拿到測試胎後,立即前往車行更換輪胎

本次安裝規格為100/90-12、120/80-12

拿出輪胎專用的潤滑油,均勻地塗在胎唇上

有助於安裝輪胎

 

依照正確輪胎安裝方向,將輪胎安裝到定位

 

車胎重量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配重不良的情況下持續行駛會大幅增加輪胎的磨耗程度

在高速下更會產生晃動

進而影響車輛的整體操控性與行車安全

 

接著依序鎖回排氣管等配件

準備出去好好體驗新胎的性能表現

 

本次安裝車輛為筆者平時代步的舊勁戰

實際在實際路測發現,時速約達80~90公里左右

便能些微感受到輪胎與CASE的摩擦

 

畢盡這組胎也並非出給勁戰專用

BWS、光陽、三陽12吋車系也都能安裝使用。

且每一台勁戰組裝的公差值都不同

僅提供讀者參考囉~

 

根據胎肩上冷胎胎壓建議值

前後輪的建議值皆為25psi

 

只不過依照筆者自身習慣

前輪打22psi、後輪胎壓為24psi最為剛好

 

安裝完成照

前輪尺寸為100/90-12

從照片中可以觀察到前輪實際的胎型是比較尖的

相信在傾倒速度與導向性方面

皆有助於車輛運動性能的提升

 

而原廠建議的最佳輪框J值為前輪2.5J、後輪2.75J

使用該尺寸輪框所撐起來的胎型

在各項性能表現上才會是最佳化的

 

全新胎紋設計

 

首先來看全新的胎紋設計

中間胎紋採用低滾阻花紋設計

能提升輪胎在直線時的加速性能

 

同時為求過彎時的抓地性能

輪胎兩側則為低海比花紋設計

 

再加上已運用在汽車胎上多年的3D SIPE技術

可壓縮的胎紋設計

讓輪胎有更均勻的胎面壓力分佈

以及直線的接地路感

 

讓我們仔細看看看前輪逆胎紋

中央細小類似裂縫就是3D SIPE的部份

用手去推擠便能感覺到壓縮的狀況

在行駛中可改變胎面壓力分佈以及騎乘路感

 

新型賽道膠料配方

 

此外考量賽場上所回報有關R1熱胎抓地性能熱衰竭狀況

F1更針對胎面膠料配方重新測試、調配

官方表示新胎約提昇15%的抓地性能

同時降低15%的R.R.滾動阻力

也有效降低15%的熱衰竭狀況

 

後輪實裝照

尺寸為120/80-12

實際灌飽氣的胎型比較圓一點

讓胎面能更完整被運用到

提昇彎道中車身穩定度與輪胎抓地力

 

高強度胎體設計

 

F1採用高強度胎體設計

前後輪的胎型、接地面積皆透過「FEA最佳化胎型模擬」來進行結構設計

能更均勻的將胎面壓力分布

減低車輛出彎油門全開時造成的變形

使輪胎發揮出更理想的抓地力

 

這次選擇在五指山上複合式的山道

體驗MAXXIS F1的性能表現

在上山的過程中先讓輪胎達到工作溫度 

熱胎速度與之前所用過的R1差異不大

皆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進入備戰狀態

 

胎面溫度稍微熱開之後,開始慢慢嘗試較深的傾角攻略彎道

由於換上100/90-12、120/80-12比賽用規格

車身高度明顯增高相對的車身傾角變深

就同樣在勁戰上使用同規格的R1經驗來看

F1與R1兩者的輪胎傾角極限差不多

 


而在彎道中的感受方面

S彎左右接連進彎流暢性與BT601比較下

F1傾倒速度較快、BT601則是順順的往下帶

前後輪循跡導向性也相當優秀

能以流暢的騎乘節奏進出彎道 

且輪胎回饋給的路感也很清晰

 

若要與自家R1相比

最大的差異點便是在胎體強度

不論是急煞後將車身一次傾斜到定位

或是出彎大埔油門的那一瞬間

輪胎的反應更為直接

前後輪皆相當安份的貼緊路面

 

在前輪22psi、後輪24psi的胎壓設定下

輪胎的支撐力、導向性、抓地力皆讓試車組相當滿意

即便是在大傾角的狀況下按後煞微調彎道速度

F1也能應對彎中側煞的應力回饋

對抗車輛全油門時的應力變形量也相對提昇了

 

在五指山上操駕一個上午後的胎面狀況

前輪胎面完全用完

優異的表現讓人忍不住持續挑戰輪胎極限

用手摸能感受到胎面稍微有粘性

 

前輪一直是各家輪胎廠最大的敵人

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導向性與支撐性之外

還需同時應付進灣時側煞動作帶來的重心與應力改變

可以想像MAXXIS研發團隊

投入相當多的心力與時間進行開發作業

 

後輪胎面狀況也是差不多的

良好的胎形設計

也讓胎面幾乎完全用完

後輪針對出彎時側邊支撐度與抓地力作出強化

減少後輪因為車輛過大動力造成的側滑現象

也因此更適合比賽用的大馬力車款使用

 

心得總結

 

總結來說,MAXXIS F1的輪胎導向性很棒

在輪胎抓地力與支撐性充足的情況下

更容易挑戰車輛的彎道極限

表現已經直逼進口BT601的水準

 

至於F1與R1兩指之間的差異

MAXXIS將R1與F1定位為全然不同調性的產品線

兩者出彎全油門的回饋感也有所不同

MA-R1胎質偏軟、MA-F1胎質偏硬一點點

在於熱衰竭與耐磨度方面的表現各有自身的優勢

 

在一般街道、山道而言,兩者的性能表現其實在伯仲之間

必需在賽道上那種分秒必爭的環境中

才能特別凸顯出MA-F1優異之處

這也正好反映在售價上

端看消費著自身的需求來作選擇了

 

附上MAXXIS F1 官方宣傳影片

 

更多國內外專業摩托車情報

請加入MotoBuy專業摩托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