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

[實測情報] 國產性能胎始祖 MAXXIS R1 12-inch 分享

 


有鑑於當時進口胎居高不下的售價讓許多車友為之卻步
對應國內速克達賽事中常見的100/90-12、120/80-12兩個規格
MAXXIS研發部重新研發全新的高性能熱融胎款,
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MAXXIS MA-R1。

上市以來獲得車友不錯的評價
目前也依序推出10吋、13吋、14吋胎款
來滿足更多騎士對於高性能輪胎需求需求

 

 

本是實測選用前100/90-12、後120/80-12規格
安裝於全原廠的三代勁戰上
較尖的胎型與較高的胎高
提供更靈敏的過彎反應與更深的傾角極限

 

 


協助店家使用拆胎機進行安裝工作

 


前後輪胎壓,前輪設定為26PSI
這樣的設定之下
輪胎本身也還有一定的吸震能力
並兼具導向性靈活度

 


將前輪安裝回車上
原廠前土除可直上100/90-12
請車主安心服用
 

只不過因整體輪胎直徑變長
錶速會變比較緊
換算下來約略差5~6%左右
也就是說時速100公里
可能等同於原廠胎的105~106公里
而不是車子動力衰退,別緊張!

此外對於換機油時間相當計較的車主
由於里程累計也會因此跟著改變
這點還需要多注意一下

 

 

 
接下來更換後輪
先拆下排氣管與右側排骨

  


如需更換R1 120/80-12的規格
原廠後土除也必須拆除(換BWS土除即可解決)

 


胎唇處噴上潤滑劑準備安裝上輪框

  


後輪胎壓設定為25PSI
兼顧熱胎速度跟吸震效果

由於120/80-12的規格輪胎整個大了一圈
距離引擎case的空間相當有限


每台車引擎本體的加工公差不同
高速下有磨到case干涉性的疑慮
還請勁戰車主們多留意

 

 

 

前輪安裝實車照

 

輪胎胎高比原廠規格高了1.3公分寬度也較窄
因此胎型更尖,過彎操控變得更靈活輕快

 

考量到雨天過彎時的排水性、穩定性
花紋的部分跟使用逆胎紋設計
同時還能減少煞車時扭矩

 

 

後輪安裝實車照

 

後輪胎型與原廠不同,同樣給予更容易操控的靈活感
胎高比原廠高了1.2公分,讓彎道傾角極限大大提高

 

花紋為順胎紋設計看起來與前論相近
只不過最邊緣沒有排水道設計

 

 

道路試駕

我們實際來到內湖五指山作道路實測我們將依
熱胎速度、抓地力、過彎前後輪循跡性、車身傾角、煞車性能
等幾個不同面向為大家解析

  

 

12吋R1熱胎所需時間很短
在眾多性能胎當中算是相當快速的
表現相當優異

 

從山底來到拍攝地點的路程
只需差不多五、六個彎道左右
便感覺輪胎的抓地力漸漸提升
騎乘節奏也不自覺越來越快

 

 

達到工作溫度的R1抓地力表現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
與原廠輪胎相比差異相當大

 

較尖的胎型設計讓車輛操控上後輪相當靈活
左右彎切換的速度快上不少
只須將重心稍微轉移車子便迅速的傾倒
但卻不是那種過於靈敏神經質的反應
而是你給多少它就倒多少

 

且導向性相當好能夠精準地對準出彎點
以勁戰的原廠動力來說
出彎全油門R1感覺還是游刃有餘
離極限還有一段距離

 

 


由於扁平比較高對於路面的彈跳感比原廠來的低
但支撐性足夠的胎壁並不會出現軟綿綿的模糊路感

 

這是由於原本便是針對賽道使用的設計
對應每次過彎都將煞車煞到位於胎面磨擦力極限邊源的極端環境
胎體剛性經過特別強化

 

獨特的胎面膠料配方
優異的抓地力使車身相當穩定
並不會有外拋的情況出現
原廠飄飄的不安感消失了
將車輛穩穩貼在地上

 

且能明顯感受到煞車距離大大縮短
能用更快的速度、更晚的煞車點入彎
讓騎士信心大增

 

 

原本勁戰的傾角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換上高胎後更是達到另一的個境界
R1不錯的胎形設計
前輪胎面幾乎吃滿只剩邊邊一點點
後輪則是左右約剩0.5公分左右
除非刻意壓低車身
才會磨到排氣管外側護蓋

 

如果是熱血煞彎魔人等級的車友
一般市售的改裝管都有將排氣管上移
再將前後懸吊重新設定一下
基本上磨不太到東西

  

綜觀整體輪胎表現
R1帶來絕佳的操控性
輕快導向性、更快速的熱胎速度
提供12吋車款車友們的好選擇
分享給大家!

 

更多摩托車情報
歡迎加入 MotoBuy 專業摩托情報  粉絲團
隨時鎖定 第一手車壇情報